在历史长河中,绿松石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,也不是一种静止凝固、永远不变的定义。
举个例子,春秋战国的绿松石文化就是“礼”的文化。到了秦汉,“礼”的概念趋于消失,绿松石的权力象征、政权的标识意义被凸显,财富的概念逐渐增强。到了明清,绿松石的宗教意义已消失,绿松石成了权力的标识,但同时也是艺术的载体,有着鲜明的艺术品特征。
而到了当代,绿松石不再代表权力,不再代表神权,不再代表“礼”,甚至不再代表财富……那么当代的绿松石到底是什么?
对绿松石的崇拜实际上是人们寻求内心的安宁,从物质上获得精神上的满足。
绿松石文化,实际上早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,不管你有没有买绿松石,有没有戴在身上,绿松石文化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。它影响着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,如道德,气节、修养等。
绿松石文化最终要落到具体的绿松石的原料与作品上,也是通过收藏行为来体现的。而绿松石的收藏,一定与钱有关,但不是简单的买卖,要收藏到好的东西并不是仅仅靠钱就能解决的,而且对于收藏来说,过程比花钱重要得多。
花了钱,“蚀了米”会有痛的感觉,但是这种感觉又不同于真正收藏过程中的体验。收藏是快乐与痛苦交错的过程,也会发生打眼,不可避免地交学费,但这个过程是一个提升自己文化、品位与鉴赏能力的过程。通过这个过程,一个普通的收藏者成长为一流的鉴定高手,绿松石领域的专家,充分享受收藏带来的种种快乐——知道了,懂了,这才是人生的享受。反之,没有绿松石文化的购买,实质就是一个花钱的过程,其快乐变成了占有的快乐,也因此背离了收藏应有的内涵。
所以,收藏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文化境界,这是核心内容,绿松石文化的追求意义也在于此。